undefined
undefined
undefined
undefined
+
  • undefined
  • undefined
  • undefined
  • undefined

編號 :

321

烏梅

零售價

¥ 22

市場價

¥ 0


重量

0

數(shù)量
-
+

庫存剩余

  • 產(chǎn)品描述
    • 商品名稱: 烏梅
    • 商品編號: 321
     
    1別名

    梅實、黑梅、熏梅、桔梅肉。

    2概述
    烏梅,中藥名。為薔薇科植物梅Prunus mume(Sieb.)Sieb.etZuce.的干燥近成熟果實。
    3產(chǎn)地分布
    我國各地均有栽培,但以長江流域以南各省最多,江蘇北部和河南南部也有少數(shù)品種,某些品種已在華北引種成功。日本和朝鮮也有。
     
    4形態(tài)特征
    小喬木,稀灌木,高4-10米;樹皮淺灰色或帶綠色,平滑;小枝綠色,光滑無毛。葉片卵形或橢圓形,長4-8厘米,寬2.5-5厘米,先端尾尖,基部寬楔形至圓形,葉邊常具小銳鋸齒,灰綠色,幼嫩時兩面被短柔毛,成長時逐漸脫落,或僅下面脈腋間具短柔毛;葉柄長1-2厘米,幼時具毛,老時脫落,常有腺體?;▎紊蛴袝r2朵同生于1芽內(nèi),直徑2-2.5厘米,香味濃,先于葉開放;花梗短,長約1-3毫米,常無毛;花萼通常紅褐色,但有些品種的花萼為綠色或綠紫色;萼筒寬鐘形,無毛或有時被短柔毛;萼片卵形或近圓形,先端圓鈍;花瓣倒卵形,白色至粉紅色;雄蕊短或稍長于花瓣;子房密被柔毛,花柱短或稍長于雄蕊。果實近球形,直徑2-3厘米,黃色或綠白色,被柔毛,味酸;果肉與核粘貼;核橢圓形,頂端圓形而有小突尖頭,基部漸狹成楔形,兩側(cè)微扁,腹棱稍鈍,腹面和背棱上均有明顯縱溝,表面具蜂窩狀孔穴?;ㄆ诙杭?,果期5-6月(在華北果期延至7-8月)。
    5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
     
    6生物學(xué)特性
     
    7生長習(xí)性
     
    8生長周期
     
    9采收加工

    采收

    夏季果實近成熟時采收,低溫烘干后悶至色變黑。

    炮制

    1、烏梅肉:取凈烏梅,水潤使軟或蒸軟,去核。

    2、烏梅炭:取凈烏梅,照炒炭法(不加輔料的炒法稱為清炒法。包括炒黃、炒焦和炒炭三種操作工藝。)炒至皮肉鼓起。本品形如烏梅,皮肉鼓起,表面焦黑色。味酸略有苦味。
    10儲藏養(yǎng)護
     
    11形狀規(guī)格
    呈類球形或扁球形,直徑1.5~3cm,表面烏黑色或棕黑色,皺縮不平,基部有圓形果梗痕。果核堅硬,橢圓形,棕黃色,表面有凹點;種子扁卵形,淡黃色。氣微,味極酸。
    12性味功能

    性味:味酸、澀,性平。

    歸經(jīng):歸肝、脾、肺、大腸經(jīng)。

    功效:斂肺,澀腸,生津,安蛔。

    主治:用于肺虛久咳,久瀉久痢,虛熱消渴,蛔厥嘔吐腹痛。

    13真?zhèn)舞b別
     
    14種植技術(shù)
     
    15供需情況
     
    16藥典標(biāo)準(zhǔn)

    2015年版 藥典標(biāo)準(zhǔn):

    本品為薔薇科植物梅PrMTZMS mume (Sieb. ) Sieb. etZucc-的干燥近成熟果實。夏季果實近成熟時采收,低溫烘干后悶至色變黑。

    【性狀】本品呈類球形或扁球形,直徑1. 5~3 c m。表面烏黑色或棕黑色,皺縮不平,基部有圓形果梗痕。果核堅硬,橢圓形,棕黃色,表面有凹點;種子扁卵形,淡黃色。氣微,味極酸。

    【鑒別】(1)本品粉末紅棕色。內(nèi)果皮石細(xì)胞極多,單個散在或數(shù)個成群,幾無色或淡綠黃色,類多角形、類圓形或長圓形,直徑10~72μm,壁厚,孔溝細(xì)密,常內(nèi)含紅棕色物。非腺毛單細(xì)胞,稍彎曲或作鉤狀,胞腔多含黃棕色物。種皮石細(xì)胞棕黃色或棕紅色,側(cè)面觀呈貝殼形、盔帽形或類長方形,底部較寬,外壁呈半月形或圓拱形,層紋細(xì)密。果皮表皮細(xì)胞淡黃棕色,表面觀類多角形,壁稍厚,非腺毛或毛茸脫落后的痕跡多見。

    (2)取本品粉末5g,加甲醇30ml,超聲處理30分鐘,濾過,濾液蒸干,殘渣加水20m l使溶解,加乙醚振搖提取2 次,每次20ml,合并乙醚液,蒸干,殘渣用石油醚(30~60℃)浸泡2次,每次15 m l浸泡約2 分鐘),傾去石油醚,殘渣加無水乙醇2m l使溶解,作為供試品溶液。另取烏梅對照藥材5g,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。再取熊果酸對照品,加無水乙醇制成每lml含0.5 m g的溶液,作為對照品溶液。照薄層色譜法(通則0502)試驗,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1~2μl,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 薄層板上,以環(huán)己烷-三氯甲烷-乙酸乙酯-甲酸(20 : 5 : 8 : 0.1)為展開劑,展開,取出,晾干,噴以10% 硫酸乙醇溶液,在105℃加熱至斑點顯色淸晰。供試品色譜中,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(yīng)的位置上,顯相同顏色的斑點。

    【檢査】水分 不得過1 6 . 0 % (通則0 8 3 2第二法)。

    總灰分 不得過5. 0 % (通則2 3 0 2 ) 。

    【浸出物】照水溶性浸出物測定法(通則2201)項下的熱浸法測定,不得少于24.0% 。

    【含量測定】照髙效液相色譜法(通則0512)測定。

    色譜條件與系統(tǒng)適用性試驗 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;以乙腈- 0 . 5 %磷酸二氫銨溶液(3 :9 7 ) (用磷酸調(diào)節(jié)p H 值至3.0)為流動相;檢測波長為210n m。理論板數(shù)按枸櫞酸峰計算應(yīng)不低于7000。

   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 取枸櫞酸對照品適量,精密稱定,加水制成每lml含0.5 m g的溶液,即得。

   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 取本品最粗粉約0. 2g,精密稱定,精密加人水50ml,稱定重量,加熱回流1 小時,放冷,再稱定重量,用水補足減失的重量,搖勻,離心,取上清液,即得。

    測定法 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10μl與供試品溶液5μl注入液相色譜儀,測定,即得。

    本品按干燥品計算,含枸櫞酸(C6H8O7 )不得少于12.0 % 。

    飲片

    【炮制】烏梅 除去雜質(zhì),洗凈,干燥。

    【性狀】【鑒別】【浸出物】【含量測定】同藥材。

    烏梅肉 取凈烏梅,水潤使軟或蒸軟,去核。

    烏梅炭 取凈烏梅,照炒炭法(通則0213)炒至皮肉鼓起。

    本品形如烏梅,皮肉鼓起,表面焦黑色。味酸略有苦味。

    【浸出物】同藥材,不得少于18.0% 。

    【含量測定】同藥材,含枸櫞酸(C6H8O7 )不得少于6.0 % 。

    【鑒別】(除顯微粉末外) 同藥材。

    【性味與歸經(jīng)】酸、澀,平。歸肝、脾、肺、大腸經(jīng)。

    【功能與主治】斂肺,澀腸,生津,安蛔。用于肺虛久咳,久瀉久痢,虛熱消渴,蛔厥嘔吐腹痛。

    【用法與用量】6~12g。

    【貯藏】置陰涼干燥處,防潮。

    關(guān)鍵詞:
    • 烏梅

上一頁

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