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ndefined
undefined
undefined
undefined
+
  • undefined
  • undefined
  • undefined
  • undefined

編號 :

289

蔓荊子

零售價

¥ 93

市場價

¥ 0


重量

0

數(shù)量
-
+

庫存剩余

  • 產(chǎn)品描述
    • 商品名稱: 蔓荊子
    • 商品編號: 289
     
    1別名

    蔓荊實、荊子、萬荊子、蔓青子等。

    2概述

    蔓荊子為我國傳統(tǒng)常用中藥,有幾千年應(yīng)用歷史。

    本品為馬鞭草科植物單葉蔓荊(Vitex trifolia L var.simplicifolia Cham.)蔓荊(Vitex trifolia L.)的干燥成熟果實。為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》1990年版收載。

    蔓荊子始載于東漢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名為蔓荊實,列為上品,記有"主筋骨間寒熱、濕痹拘攣,明目,堅齒,利九竅,去白蟲,久服輕身而耐老"。此外還對蔓荊的生長環(huán)境、采收季節(jié)、干燥方法等均作了具體的記述。以后歷代本草均有記述。梁·《本草經(jīng)集注》載:"主發(fā)禿落";《名醫(yī)別錄》載:"去長蟲、主風(fēng)頭痛、腦鳴、目淚出,益氣,令人光澤脂至"。唐·《藥性論》載:"治賊風(fēng),能長髭發(fā)。五代·《日華子本草》載:"利關(guān)節(jié),治赤眼,痛疾"。金元·《珍珠囊》載:"涼諸經(jīng)血,止頭痛,主目睛內(nèi)痛"。明·《本草綱目》列入木部,載:"恭曰:蔓荊生于水濱,苗莖蔓延長丈余,春因舊枝而生小葉,5月葉成,似杏葉;六月有花,紅白色,黃蕊;九月有實,黑斑,大如梧(桐)子而虛輕"。明代(1372年)太湖縣劉燾在外地為官,帶回蔓荊種子,撒于家鄉(xiāng)的長河沙灘上,引種繁殖成功。

    3產(chǎn)地分布

    單葉蔓荊主要分布于江西、山東、安徽、浙江;江蘇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廣西、河北、天津亦有分布;主產(chǎn)于江西都昌、新建、永修、南昌、星子、豐城、臨川、進賢;山東牟平、榮城、聊城、文登、蓬萊、威海、煙臺;安徽懷寧、太湖;浙江象山、青田、嵊泗;湖南茶陵、湘陰、望城。  

    蔓荊主要分布于廣東、海南、福建、云南;湖南、廣西亦有分布。主產(chǎn)于廣東惠陽、惠東、澄海;海南東方、瓊海;福建蒲田、廈門、晉江、漳蒲。長樂;云南景谷,路盈江、臨滄。

     
    4形態(tài)特征

    1、單葉蔓荊 為落葉灌木,高約3米,匍匐莖長達10米,有香氣。主根圓柱形,多分枝,直向地下伸展,上粗下細,根的長度和粗細程度幾乎與地上莖枝相當(dāng)。根與地上莖連接處較粗大,俗稱"蔸"。幼枝四方形,灰白色密生細柔毛;老枝漸變圓,毛漸脫落,枝節(jié)上常生有細枝和不定根;單葉對生,葉片卵形或倒卵形,全緣,表面綠色,疏生短柔毛和腺點,背面白色,密生短柔毛,也有腺點,側(cè)脈約為8對。圓錐花序頂生,花萼鐘形,先端具5短齒,外面密生白色短茸毛,花冠淡蘭色或淡紫色,5裂,中間一裂片特長大,下半有毛;雄蕊4個,伸出花冠管之外,子房上位,球形,密生腺點,花柱無毛,柱頭2裂;核果球形,大部為增大的宿存花萼所包圍,幼果綠色,成熟后的果實呈黃褐色或灰黑色。

    2、蔓荊 形態(tài)大體與單葉蔓荊相似,但其葉通常為3小葉的復(fù)葉,故又稱復(fù)葉蔓荊,而在同一枝條上的上部或下部有時出現(xiàn)單葉;葉柄亦較單葉蔓荊長;小葉無柄,小葉片倒卵形或倒披針形,較單葉蔓荊窄長,先端短尖或鈍,中間小葉較大,葉背面為粉白色?;槎鄶?shù)有梗的聚傘花序,相對排列形成頂生圓錐花序,雄蕊著生在花冠管內(nèi)中部,花較單葉蔓荊稍小,果實褐色,稍帶肉質(zhì),較宿萼稍長。

    5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

    野生蔓荊子多生長在海濱、湖澤、江河的沙灘荒洲上。多栽培于靠近水源的荒坡地、平原及溪邊。

    6生物學(xué)特性

    蔓荊具有喜光、耐寒、耐堿、耐旱、怕澇的特性,適宜在土質(zhì)疏松,排水良好的砂性土生長。在氣溫8℃以上,莖葉開始萌動,于春分至清明,發(fā)芽展葉,4-6月枝葉生長迅速。秋季開花結(jié)果,秋后落葉,冬季休眠,地上植株停止生長,翌年驚蟄后,地下根開始萌動。

    蔓荊的主根粗長,側(cè)根分枝多;不定根,亦可長粗發(fā)育成主根。向地性和固著力較強。莖枝的再生能力強,再生新苗快,有的枝當(dāng)年開花結(jié)果。老蔸除去地上莖枝,地下根可再生出新苗,長勢快,并在當(dāng)年就能開花結(jié)果。

    蔓荊成熟的鮮果種子,經(jīng)濕沙儲藏至翌年3月氣溫升高后,即能發(fā)芽生長,播種后長出的新苗,在1年內(nèi)可生長50厘米以上,第2年即可開花結(jié)果。

    7生長習(xí)性
    蔓荊具有喜光、耐寒、耐堿、耐旱、怕澇的特性,適宜在土質(zhì)疏松,排水良好的砂性土生長。
    8生長周期
    多年生落葉灌木,家種品栽培1年內(nèi)可生長50厘米以上,第2年即可開花結(jié)果,連續(xù)結(jié)果5年以后,應(yīng)進行砍苗更新。
    9采收加工

    1、采收 一般于8-9月成熟時采摘。用剪子先剪下成熟的果穗,然后打下果實。一般均以手抓住果穗的下部向上拉,使其成熟的果實落入容器中;亦可用篩子篩取沙地里的蔓荊子。

    2、加工 將采回的蔓荊子直接曬干,一般要曬4-6天,以曬至全干;也可白天曝曬,晚上堆積,連續(xù)3天后再曬至全干。然后將干燥的蔓荊子揚去葉片,除盡雜質(zhì),裝入麻袋或其它包裝內(nèi)。存放干燥處保管。

    蔓荊的花期和果期交錯出現(xiàn),采摘時防止打掉花朵和幼果,切勿將幼果與成熟的果實同時采下,以免影響質(zhì)量。

    10儲藏養(yǎng)護

    蔓荊子多用麻袋包裝,每件25公斤左右,貯存于陰涼、干燥、避光處,溫度30℃,相對濕度70-75%。商品安全水分9-11%。

    本品主含揮發(fā)油,易散失氣味、生霉、蟲蛀。危害的倉蟲多為甲殼類,一般從果實底部宿萼處蛀噬,嚴重時被蛀空。

    儲藏期間,定期檢查,高溫多濕季節(jié),可將商品小件密封或箱內(nèi)保藏,防止吸潮。發(fā)現(xiàn)吸潮,及時晾曬或敝開散潮。有條件的地方用塑料薄膜密封后抽氧充氮進行養(yǎng)護。蟲害嚴重時,用磷化鋁熏殺。

    11形狀規(guī)格

    蔓荊子呈球形,直徑4-6厘米。表面灰黑色或黑褐色,被灰白色粉霜狀茸毛,有縱向淺溝四條,頂端微凹,基部有灰白色宿萼及短果梗。萼長為果實的1/3至2/3,5齒裂,其中2裂較深,密被茸毛。體輕,質(zhì)堅韌,不易破碎。橫切面可見4室,每室有種子1枚,種仁黃白色,且有油性。氣特異而芳香,味淡、微辛。

    規(guī)格標(biāo)準:

    商品規(guī)格為統(tǒng)貨。以身干、無雜質(zhì)、成熟、飽滿、無霉變者為合格品。以粒大均勻、具灰白色粉霜,辛香氣濃者為佳。顆粒瘦小,香氣差,色暗枯焦者質(zhì)次。

    12性味功能

    性味功效:

    蔓荊子味辛、苦,性微寒。歸肝、胃、膀胱經(jīng)。有疏散風(fēng)熱,清利頭目等功效。用于風(fēng)熱感冒頭痛,齒齦腫痛,目赤多淚,目暗不明,頭暈?zāi)垦5劝Y。

    主要成分:

    蔓荊果實含蔓荊子堿。單葉蔓荊果實含揮發(fā)油,油中主要為莰烯、蒎烯、微量生物堿、維生素A、牡荊子黃酮、γ-氨基丁酸等。

    主要藥理作用:

    鎮(zhèn)靜、止痛;能鎮(zhèn)靜體溫中樞,有退熱作用;對結(jié)核桿菌有抑制作用;蔓荊子黃酮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有明顯抑制作用;對高血壓有臨時性降壓和增加心肌營養(yǎng)性血流量的作用。

    13真?zhèn)舞b別

    理化鑒別:

    1、化學(xué)定性:取粉末1g,加10ml丙酮冷浸4-6小時,濾過,濃縮揮干,加1ml丙酮溶解。取3支試管,各加丙酮浸出液3-5滴,分別加鎂粉-鹽酸、鋅粉-鹽酸、1%三氯化鐵乙醇試劑,依次分別顯深紅色、櫻紅色和污綠色(檢查黃酮)。

    2、薄層色譜:取1項中丙酮浸出液點于硅膠薄層板上〔硅膠(青島)-0.3%CMC,活化1小時(105℃)〕,用石油醚+醋酸乙酯(3:2)展開10cm。在紫外光燈(365nm)下觀察,蔓荊子黃酮顯黃棕色熒光,噴以2%香草醛硫酸后,即顯鮮黃色。

    偽品及易混品:

    1、黃荊子:為同屬植物黃荊Vitex negundo L.的果實。在陜西省等地有混作蔓荊子藥用的現(xiàn)象。呈圓球形,直徑約2mm。表面密被棕色細絨毛,有多條不明顯縱溝。底部有薄膜狀宿萼或小果柄,宿萼包被果實2/3,但多脫落。體輕,質(zhì)硬,不易破碎。內(nèi)藏白色種子數(shù)枚,有油性。氣香,味苦微澀。種子有鎮(zhèn)靜、鎮(zhèn)痛作用(CT2-112-5 )

    2、千金子:為大戟科植物續(xù)隨子Euphordia lathyris L.的種子。多呈橢圓形,表面一側(cè)具凹樣種脊。質(zhì)堅脆,指甲壓即碎,內(nèi)有白色胚乳,油性大,手壓即流出透明的油脂。見千金子項下。

    3、南燭子:為杜鵑花科植物鳥飯樹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.的成熟果實。呈圓球形,直徑3-5mm。表面暗褐色或赤褐色,無光澤,有細皺紋。頂端有黃色點狀花柱痕跡,基部有果柄痕,有時有宿萼,萼5裂,裂片三角形,萼筒鐘狀,約包裹果實2/3以上。質(zhì)輕而脆,果皮剖開后有形如車前子似的棕紅色種子數(shù)枚。味微甘而酸。

    14種植技術(shù)

    (一)選地整地
        對種植地要求不嚴,沙灘地凡在15-20厘米深處能見到濕沙土的地方均可栽種。但選擇向陽或光照時間長,靠近水源的沙地為好;種植前只要將地表面雜物清理干凈即可。

    (二)種植方法

    用種子繁殖和枝條繁殖。種子繁殖又分育苗移栽和直接播種;枝條繁殖又分插條和埋條。各地可因地制宜,選用適宜的方法種植。

    1、選種選苗 選種: 采摘后選粒大飽滿,表皮黃褐色的成熟果實,隨即用濕沙拌勻,置陰涼處儲藏,上面再蓋一層10厘米的細沙。并注意保持沙土的濕潤,翌年春播前取出播種。

    育苗:將頭年收藏好的種子,于翌年驚蟄后播入備好的苗床內(nèi);按1.2米開廂,廂距35厘米,廂面開橫溝,深7-10厘米,溝距20厘米,將備好的種子播入橫溝底,蓋7-10厘米厚的沙土,平整廂面,覆蓋一層茅草或雜草即可。每畝用種量約7公斤左右。播種后15-20天便可出苗(若經(jīng)催芽可提前出苗)。待苗高15-20厘米時,可適當(dāng)施催苗肥,當(dāng)苗高50厘米時即可移栽定植。一般宜在冬未春初移栽。按1.5×1.5米的行株距進行穴栽或按1。5米的距離開淺溝埋栽。

    2、種子直播 適用于既缺種苗又近水源的沙灘地。隨氣溫升高后,見貯藏的種子開始露芽時便取出,直接播入種植地里,條播或穴播,行株距以1.5米為宜,播后蓋沙平溝面或穴面,并鋪一層草。出苗后,待苗長到15厘米以上時,噴施1次葉面肥。當(dāng)苗高50厘米以上可用沙將苗干壓入地下,令其匍地而長。2年后即開花結(jié)果。

    3、枝條扦插 選苗:宜選近兩年結(jié)果的莖條,若果枝多且粗長者更佳。割取后削去叉枝枯葉,置陰涼潮濕處儲藏,備用。將選好的備用枝條(插條)切成50厘米長1段,按1.5米的行株距扦插。先用一根直徑2厘米左右的小棍,在地上呈45度角斜插成洞,深約40厘米左右,隨即將插條入洞內(nèi),地上露8-10厘米,踏緊沙土。一般宜選立春至春分期間的陰雨天進行為好。適用于靠近水源的沙洲、沙灘上栽種。

    4、枝條埋栽 成活率高,生長快,但用苗量大。其方法:先在地上按15厘米的行距開1.5厘米深的長溝,將枝條單株平鋪埋栽,不宜多放,然后蓋沙平溝或沙土高出地面,作龜背埂,踏實。栽后,4月長苗生葉后清除雜草、雜物。防止牲畜踩踏,覆蓋整理露蔸的莖枝。有條件可適當(dāng)噴施葉面肥,促使莖葉生長快。2年后可在夏天進行除草。莖枝長到1米以上,可將鋪地而長的莖枝輕提拉離地面,然后將苗換動一個位置鋪好。并在其莖節(jié)上覆蓋少量沙子,隨即踏緊。

    蔓荊子連續(xù)結(jié)果5年以后,應(yīng)進行砍苗更新。在立春前后將老蔸上的莖苗全砍掉,清明前后便能長出粗壯繁茂的新枝葉,夏秋并能結(jié)出粒大飽滿的果實,是一種較好的豐收增產(chǎn)措施。

    病蟲害防治:

    1、病害 煙霉?。翰≡淳鸀橐环N真菌。危害蔓荊的枝葉或幼果。其黑色菌絲體寄生在植株的表面呈煤煙狀(黑色),阻礙著光合作用,使蔓荊的枝葉失去功能,影響生長發(fā)育,以致停止生長。防治方法:結(jié)合防止蚧殼蟲同時進行,具體的措施見蟲害防治。

    2、蟲害 刺氈蚧殼蟲吸取莖枝與葉脈上汁液。使蔓荊脫水而枯焦。

    刺氈蚧殼蟲以雌蟲危害,繁殖力很強,4月中旬開始發(fā)生,生蟲后蔓延很快,使大量的植株成片受害。防治方法:在初齡若蟲期,用40%的樂果加水400-800倍噴殺?;蛴盟蓧A合劑:石硫合劑噴殺;七星瓢蟲、異色瓢蟲是蚧殼蟲的天敵,在災(zāi)區(qū)保護瓢蟲或放養(yǎng)瓢蟲均有利于控制蚧殼蟲的發(fā)展和為害;在發(fā)生蟲情初時,可將被害植株及周圍2米以內(nèi)的植株全部砍掉,并立即燒毀,控制蔓延。

    關(guān)鍵詞:
    • 蔓荊子

上一頁

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