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ndefined
undefined
+
  • undefined
  • undefined

編號 :

90

白芷種子

零售價

¥ 40

市場價

¥ 0


重量

0

數(shù)量
-
+

庫存剩余

  • 產(chǎn)品描述
    • 商品名稱: 白芷種子
    • 商品編號: 90

    【品種簡介】

        白芷(拉丁文名:Angelica dahurica (Fisch. ex Hoffm.)Benth. et Hook. f. ex Franch. et Sav),多年生高大草本,高1-2.5米,根圓柱形,莖基部徑2-5厘米,基生葉一回羽狀分裂,復(fù)傘形花序頂生或側(cè)生,果實長圓形至卵圓形。

    以根入藥,有祛病除濕、排膿生肌、活血止痛等功能。主治風(fēng)寒感冒、頭痛、鼻炎、牙痛。赤白帶下、痛癤腫毒等癥,亦可作香料。

    【效益分析】

       白芷生產(chǎn)周期為1年。在秋天采收,挖出曬干。一般畝產(chǎn)450-500公斤,目前市場平均價格是12元/公斤,畝產(chǎn)值5000元左右。

    【銷售渠道】

    本公司負(fù)責(zé)銷售訂單內(nèi)全部產(chǎn)品。

    【種植技術(shù)】

     一、形態(tài)特征

        多年生草本,株高1米~2.5米。根粗大、長圓錐形,有香氣。莖粗大、圓柱形,中空,常帶紫色,有縱溝紋。莖下部葉羽狀分裂,互生,葉柄下部成囊狀膨大的膜質(zhì)鞘。復(fù)傘形花序,總苞片常缺,或有1~2片,長卵形,膨大成鞘狀,小總苞片5~10或更多;花小,無萼齒,花瓣5,白色,先端內(nèi)凹。雙懸果扁平,廣橢圓形,黃褐色,有時帶紫色,無毛;分果具5棱,側(cè)棱有寬翅。花期6~7月,果期7~9月。

        二、生長習(xí)性

        白芷喜溫暖濕潤氣候,較耐寒,喜陽光充足的環(huán)境。秋播當(dāng)年為苗期,第二年為營養(yǎng)生長期,但常因種子、肥水等原因,也有少量植株開花,導(dǎo)致根部變空腐爛,失去藥用價值。

      種子發(fā)芽率較低,發(fā)芽適溫度為10~25度的變溫,光有促進(jìn)種子發(fā)芽的作用。種子壽命為1年。

        三、栽培技術(shù)

        1.選地、整地:白芷為深根性植物,故宜選土層深厚,肥力中等,排水良好的沙質(zhì)壤土種植,每1000平方米施農(nóng)家肥4000公斤~5000公斤,配施80公斤過磷酸鈣,深翻30厘米,耙細(xì)整平,作成1.5米寬的平畦。

        2.繁殖方法:用種子繁殖,多采用直播。秋播,一般于9~10月,春播于3-4月播種,條播按行距35厘米開淺溝播種;穴播按穴距(15~20)厘米X30厘米開穴播種,播后蓋薄土,壓實,播后15~20天就可出苗。每1000平方米用種量:條播者約2公斤;穴播約1公斤。

      如播種前用2%磷酸二氫鉀水溶液噴灑在種子上,攪拌,悶潤8小時左右,再播種,能提早出苗和大大提高出苗率。

        3.田間管理

        (1)間苗、定苗:翌春畝高5厘米左右時,開始間苗,一般進(jìn)行2次,苗高15厘米時定苗,條播者按株距12厘米~15厘米定苗;穴播者按每穴留壯苗1~3株。同時除去特大苗,以防早抽薹。

     ?。?)中耕除草:每次間苗時都應(yīng)結(jié)合中耕除草,第一次只淺松表土,以后逐漸加深。待植株封行后,停止中耕。

      (3)追肥:一般追肥3~4次。常在間苗、定苗后和封行前進(jìn)行。肥種以腐熟人糞尿、餅肥等為主,先淡后濃,最后一次封行前追肥后,應(yīng)及時培土,以防倒伏。

     ?。?)排灌:播種后若土壤干燥應(yīng)澆水一次,以后常保持幼苗出土前畦面濕潤,以利出苗。定苗后應(yīng)少澆多中耕,促其根部向下生長。雨后注意排水。

        4.病蟲害防治

      (1)斑枯病:主要為害葉片。防治方法:清除病殘組織,集中燒毀;發(fā)病初期用1:1:100的波爾多液或多抗霉素100~200單位噴霧。

      (2)黃鳳蝶:以幼蟲為害葉片。防治方法可參考明黨參的。

      此外尚有蚜蟲、紅蜘蛛和根結(jié)線蟲病等為害地上部和根部,需加防治。

        四、采收與加工

        白芷在播種后第二年8~9月莖葉枯黃時即可采挖。收獲時挖取根部除去泥土,切去側(cè)根和殘留葉柄,曝曬l~2天,再按大小分別曬干。

    關(guān)鍵詞:
    • 白芷種子

上一頁

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