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部產(chǎn)品分類
- 產(chǎn)品描述
-
- 商品名稱: 菟絲子
- 商品編號: 319
- 1別名
菟絲實、吐絲子、無娘藤米米、黃藤子、龍須子、蘿絲子、纏龍子、黃灣子、黃網(wǎng)子、黃蘿子、豆須子等。
- 2概述
- 菟絲子屬寄生植物,分為東北菟絲子和川菟絲子。北方菟絲子以顆粒小為顯著特征,主要用于藥用;川菟絲子顆粒較大。
- 3產(chǎn)地分布
川菟絲子野生在川東、川北地區(qū),如廣元、綿陽、宜賓、瀘州、巴中、甘肅南部、重慶一些地縣的黃土坡地上。
吉林、遼寧、河北、甘肅、寧夏、新疆、陜西、山東、河南、安徽、江蘇、浙江、福建、江西、臺灣、湖南、湖北、廣東、廣西、四川、云南、海南等地都有分布。
- 4形態(tài)特征
種子特征
種子類球形或卵形,略扁,直徑1一1.5毫米。表面灰棕色或紅棕色,具細密突起的小點,一端有微凹的線形種臍。質堅硬,除去種皮,可見卷旋狀的胚。
花朵特征
花冠白色,鐘形,長為花萼的2倍,裂片向外反曲;雄蕊花絲扁短,基部生有鱗片,矩圓形,邊緣流蘇狀;子房2室,花柱花柱2個。蒴果扁球形。被花冠全部包住、蓋裂,種子2一4粒。花期7一9月,2個。果期8一10月。花兩性,多數(shù)和簇生成小傘形或小團傘花序;苞片小,鱗片狀;花梗稍粗壯,長約1mm;花萼西洋太,長約2mm,中部以下連合,裂片5,三角狀,先端鈍;花冠白色,壺形,長約3mm,5淺裂,裂片三角狀卵形,先端銳尖或鈍,向外反折,花冠簡基部具鱗片5,長圓形,先端及邊緣流蘇狀;雄蕊5,著生于花冠裂片彎缺微下處,花絲短,花藥露于花冠裂片之外;雌蕊2,心皮合生,子房近球形,2室,花柱2,柱頭頭狀。
根莖特征
一年生寄生草本。十分茂盛,莖纏繞,黃色,纖細,直徑約1.5mm,多分枝,隨處可生出寄生根,伸入寄主體內(nèi)。葉稀少,鱗片狀,三角狀卵形。
蒴果特征
蒴果近球形,稍扁,直徑約3mm,幾乎被宿存的花冠所包圍,成熟時整齊地周裂。種子2~4顆,黃或黃褐色卵形,長約1.3~1.6mm,表面粗糙?;ㄆ?~9月,果期8~10月。- 5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
1. 生于田邊、路邊荒地、灌木叢中、山坡向陰處,河邊,多寄生在豆科、菊科、蓼科等植物上。
2. 寄生于田邊、路旁的豆笠、菊科蒿屬、馬鞭草科牡荊屬等的草本或小灌木上。
- 6生物學特性
- 7生長習性
- 8生長周期
- 一年生。
- 9采收加工
除去雜質,洗凈,曬干。
- 10儲藏養(yǎng)護
- 置通風干燥處。
- 11形狀規(guī)格
- 本品呈類球形,直徑1-1.5mm。表面灰棕色或黃棕色,具細密突起的小點,一端有微凹的線形種臍。質堅實,不易以指甲壓碎。氣微,味淡。
- 12性味功能
甘,溫。歸肝、腎、脾經(jīng)。
功能與主治:滋補肝腎,固精縮尿,安胎,明目,止瀉。
用于陽痿遺精,尿有余瀝,遺尿尿頻,腰膝酸軟,目昏耳嗚,腎虛胎漏,胎動不安,脾腎虛瀉;外治白癜風。
- 13真?zhèn)舞b別
性狀鑒別
1 、菟絲子種子類圓形或卵圓形,腹枝線明顯,兩側常凹陷,長徑1.4-1.6mm,短徑0.9-1.1mm。表面灰棕色或黃棕色,微粗糙,種喙不明顯;于擴大鏡下可見表面有細密深色小點,并有分布不均勻的白色絲狀條紋;種臍近圓形,位于種子頂端。種皮堅硬,不易破碎,用沸水浸泡,表面有粘性,煮沸至種皮破裂,露出黃白色細長卷旋狀的胚,稱“吐絲”。除去種皮可見中央為卷旋3周的胚,胚乳膜質套狀,位子胚周圍。氣微,味微苦、澀。
2、南方繭絲子與上種相似,但種子卵圓形,腹棱線不明顯,大小相差較大,長徑0.7-2.0.Mm,短徑0.5-1.2mm。表面淡褐色至棕色,一端有喙狀突出并偏向一側。于擴大鏡下可見種臍微凹陷,位于種子先端靠下側。
3、大菟絲子種子較大,長徑約3mm,短徑
關鍵詞:- 菟絲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