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份可以種植的中藥材品種
目前,農歷小滿季節(jié)已過,芒種、夏至季節(jié)即將到來,三夏作物已經陸續(xù)成熟,南方地區(qū)已經進入雨季了,相應的春季藥材種植也基本結束。那么夏季由于小麥、油菜的相繼收獲,又騰出大面積的土地。許多中藥材種植愛好者由于前期沒有充足的土地,盡管看好了中藥材品種,也未能如愿如愿以償。那么六月份種植什么品種好呢?為了方便廣大中藥材種植戶,減少種植誤區(qū),小編結合實際情況統計了以下幾個六月份適合種植的藥材品種,以供參考。
6月份可以種植的中藥材品種主要有:石菖蒲、虎杖、旱半夏、射干、何首烏、天冬、百部、淡竹葉、苦參、桔梗、蒲公英、薏苡仁、急性子、蛇床子、瓜蔞、紫蘇、沙苑子、牛膝、荊芥、板藍根、柴胡、黑豆、決明子、知母、柴胡、甘草、黃芩、黃芪、防風、遠志、瞿麥、半枝蓮、大黃、香草、小茴香等品種?,F就部分品種簡介如下,以供參考。
1、石菖蒲:石菖蒲(拉丁學名:Acorus tatarinowii)屬天南星科菖蒲屬禾草狀多年生草本植物,藥用根莖。具有化濕開胃,開竅豁痰,醒神益智之功效。主治脘痞不饑,噤口下痢,神昏癲癇,健忘耳聾,理氣,活血,散風,去濕。治癲癇,痰厥,熱病神昏,健忘,氣閉耳聾,心胸煩悶,胃痛,腹痛,風寒濕痹,癰疽腫毒,跌打損傷等癥。 目前石菖蒲上市量不大,貨源走快,市場價格在40元/公斤左右,呈平穩(wěn)上漲趨勢。石菖蒲漲價的原因就是供需矛盾引起的,石菖蒲是生產周期是3-4年,生長緩慢。同時恢復的過程也相當漫長,基本采挖過后的地方很難再生長出來了,加之現在環(huán)境破壞日益嚴重,未來產量下降已是事實,野生資源減少直接導致價格上漲。
石菖蒲家種資源尚未得到大力發(fā)展,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與它生長的環(huán)境有關,石菖蒲喜陰濕環(huán)境,在郁密度較大的樹下也能生長;由于不耐陽光暴曬,一經暴曬葉片就會變黃。且不耐干旱、稍微耐寒,在國內來說家種幾乎少有,在長江流域可露地生長。
石菖蒲生長在海拔20-2600米的山谷濕地、山溝、溪水邊等,雖該品一年四季都可采挖,但農戶們都習慣在6-9月采摘,因為天氣寒冷的時候使得采摘起來有一定的難度,不利于采摘,近幾年,隨著野生資源的減少更是提高了人工采摘的成本,所以價格難有下滑。
2、百部:百部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Stemona sessilifolia(Miq.)Miq.、蔓生百部Stemona japonica(Bl.)Miq.或對葉百部Stemona tuberosa Lour.的干燥塊根。具有潤肺下氣止咳,殺蟲滅虱之功效。常用于新久咳嗽,肺癆咳嗽,百日咳,頓咳;外用于頭虱,體虱,蟯蟲病,陰癢。蜜百部潤肺止咳,用于陰虛勞嗽。
百部屬野生資源主供,歷史價格一路呈上漲趨勢。由于百部生長生長周期較長,一般需要3年左右,隨著開發(fā),資源逐漸減少,農村采挖難度增大,因此成本將逐年增加。目前市場價格在25元/公斤左右,呈平穩(wěn)上漲趨勢。
百部家種資源尚未得到大力發(fā)展,百部喜溫暖、潮濕、陰涼環(huán)境,耐寒,忌積水。以土層深厚、疏松肥沃、富含腐殖質、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栽培為宜。人工栽培時應選擇陰涼的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,肥沃疏松的土壤、地角,溪旁屋后,樹林間下栽種。
3、天冬:天冬為百合科植物天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(Lour.)Merr.的干燥塊根。從河北、山西、陜西、甘肅等省的南部至華東、中南、西南各省區(qū)都有分布。具有養(yǎng)陰潤燥,清肺生津,敗毒抗癌之功效。常用于肺燥干咳,頓咳痰黏,腰膝酸痛,骨蒸潮熱,內熱消渴,熱病津傷,咽干口渴,腸燥便秘。
隨著天冬野生資源的加速枯竭,當前國內天冬商品流通以家種為主野生補充,目前市場價格穩(wěn)定在60元/公斤左右。
天冬喜溫暖、濕潤的環(huán)境,不耐嚴寒,忌高溫。一般天冬種植2-3年才能采挖,畝產鮮貨量在5000公斤左右,折合成干貨在500公斤左右。
4、旱半夏:旱半夏(學名:Pinellia ternata)屬天南星科半夏屬多年生草本植物。具有燥濕化痰,降逆止嘔,消痞散結作用,用于痰多咳喘,痰飲眩悸,風痰眩暈,痰厥頭痛,嘔吐反胃,胸脘痞悶,梅核氣;生用外治癰腫痰核。
旱半夏可供量不豐,市場行情堅挺運行,目前市場旱半夏價格在110元/公斤左右。
半夏生產周期1年,種植種子與產量比一般為1:6。即畝種100公斤種子,畝產鮮貨600公斤左右,折合成干貨在150-200公斤左右。旱半夏根淺,喜溫和、濕潤氣候,怕干旱,忌高溫。夏季宜在半陰半陽中生長,畏強光;在陽光直射或水分不足條件下,易發(fā)生倒苗。耐陰,耐寒,塊莖能自然越冬。要求土壤濕潤、肥沃、深厚,pH值6~7呈中性反應的沙壤土較為適宜。
5、淡竹葉:淡竹葉(拉丁學名:Lophatherum gracile)為禾本科淡竹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。具有甘淡滲利、性寒清降、清熱瀉火、除煩、利尿通淋之功效。主治胸中疾熱,咳逆上氣、吐血、熱毒風、止消渴、壓丹石毒、消痰、治熱狂煩悶、中風失音不語、痛頭風、止驚悸、瘟疫迷悶、妊婦頭旋倒地、小兒驚癰天吊、喉痹等癥,藥用干燥莖葉。
淡竹葉是南方市場常用的大宗品種之一,目前淡竹葉主要為野生資源,家種資源尚未得到大力發(fā)展,資源儲備量逐年縮減,貨源走動平穩(wěn),年需求量相對穩(wěn)定。目前市場價格在12元/公斤左右。
淡竹葉耐貧瘠,喜溫暖濕潤,耐陰亦稍耐陽,在陽光過強的環(huán)境中,則生長不良,常表現為植株低矮、分蘗力降低、葉色發(fā)干偏黃等,觀賞價值降低。其栽培用土以肥沃、透水性好的黃壤土、菜園土為宜。地植可選擇通風好、無直射光的林中樹下等遮陰處。淡竹葉一次種植,多年收益。
上一頁
上一頁